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

  • 作者: 姚兰英 施艳
  • ISBN: 978-7-89417-560-1
  •  号: 20000006
  • 出版社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
数字教材介绍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。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。为主动适应数字教育新形势,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精神,加速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,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,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。在本教材的修订过程中,坚持立德树人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,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,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、群和己、成和败、得和失,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。本教材在编写上力求体现以下主要特点:1.数字创新性。编者有效利用互联网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中的功能,厘清现状、明晰挑战、抓住机遇,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。依托数字化改革,以数字化技术重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和流程,以数字化的多元形式呈现教材内容,有效改进教学方法,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新格局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学习信心,拓宽学生视野,提升学生心理素养。2.系统融合性。编写组围绕人才培养目标,注重教学目标、价值导向、教材内容、原则和形式科学融合,既有前沿理论、基础知识,又有真实案例、人文故事;既注重内容的系统性、科学性、专业性,又兼顾普及性、趣味性、体验性,是一本实现混合、立体、兼修的立体化新形态融合型教材。3.时代前瞻性。本教材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根据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关内容,做到教材内容常讲常新,与时俱进。4.职业时效性。本教材考虑高职院校广大辅导员和学生的心理健康,准确反映高职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,服务对象有着很强的针对性,突出高职院校特色,体现高职教育侧重强调心理健康知识实践化的职业性特色。遵循“理论知识够用就行,重在体验实践教学环节”的编写原则,本教材每个模块采用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的编写思路,理论部分简短、明了、通俗、够用,实践部分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、重在实训,以增强互动性、趣味性和实效性。本教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、学习,借以学习相关知识,并辅以各类故事分享、知识链接、案例分析、心理自测、心理训练等,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,促进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。

数字教材资源

★ 知识点库及解析: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,提炼多个知识点,整合相关资源、配套习题等内容资源,用于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备课预习、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、测评等
★ 扩展阅读:全书共有30个拓展阅读资源,辅助学习
★ PPT课件:每章均配有PPT课件,多种手段辅助教学,提高教学效率
★ 微课视频:全书配有96个精讲视频,名师倾情讲授,视频表现形式新颖
★ 教学题库:配有775道习题,题型丰富、题量庞大。所有习题匹配对应知识点、答案、解析、难易程度,实现以检索知识点为线索,轻松智能组卷、智能评估